安身前,轻轻说了这么一句,代表自己态度的话。>
李易安是见多识广的,有些建议发自本心。>
杨博不忍拂了她的一片好心,将自己的态度直接说了出来。>
说完之后,杨博继续站在城头扫视整个府城,根基就在此处。>
想要有实力高声说话,除了李成、董平之流,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综合实力,单有金银是不够的。>
渠道、金银、粮食、兵源,这些整合在一起,才叫做经济实力。>
只有金银,那只是经济能力,是没有实力可言的。>
从宋至清,白银大势是只进不出的,实力不成,只是因为没有将经济能力,整合成经济实力。>
“少安,变法无下场的……”>
望着意气风发的杨少安,李易安为之心折,也为之担忧。>
无论是庆历新政还是王相公的变法,结果都不甚如人意。>
再远就是商鞅了,车裂而死,变法新政无下场,这也是官场的共识。>
但一代代的有识之士,都要去变法,都想要革除旧弊,可这事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到因为变法牵扯出的所谓元祐一党,李易安再次战栗。>
面前的这位杨夫子,可比王相公要沉鸷的多。>
灭金贼、杀杜充,这位可不是什么仁善君子。>
现在口出‘建康城内我为王’,更是将他的跋扈说的清楚明白。>
只怕杨夫子的变法,自己不会变商鞅,对立面的那些人多半是要变商鞅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压杀杜充,可能就是杨少安的示威之举。>
“呵呵……>
无下场才更有意思。>
多活上一段时日,且看杨夫子无下场,还是那些文臣士大夫无下场。”>
说笑着,杨博也露出了森森白牙,想要青史留名,是需要代价的。>
如请客吃饭一般,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如今建康府城周边的人正在付出代价,或许官绅们失了利益。>
但莫府山的流民多半不会吃亏的。>
杨博也很清楚一点,传统的文臣士大夫,多数不会跟自己同一战壕的。>
这就需要他在建康府做出一些变化,拉拢一批属于自己的文臣士大夫。>
“果真有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可惜我生的早了。”>
落寞的看了一眼英气勃发的杨少安,李易安真心有些折服了。>
若是能跟随这样一个人,叱咤风云,即便无下场也是极美的。>
“土地造册、官吏的筛选,要同步进行。>
建康府所属的各处州县,也要尽快纳入管辖。>
该如何行文,我不清楚,你去办理。>
征集一下吏员,还是有必要的。”>
想到人手问题,杨博的气势一颓,许多事说说还行。>
真要做起来,就是雄关漫道了。>
一步步行进的规划,杨博这边是清楚的。>
但怎么推进,是要具体的人员的。>
十八万流民,以及宗弼部的壮丁、女眷,还有建康府周边的义军、乱匪。>
真正的吏员、文人占比,是非常小的。>
没有稳健的基础,单单自己在城头高呼独自为王,那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