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子杨博要去建康府城,金六郎是有话要说的。>
不杀杜充,这天下无处不可去。>
但杀了杜充,再去建康府,就跟自投罗网区别不大了。>
“小夫子,建康去不得。>
在莫府山,有十八万流民相助,朝廷奈何不得小夫子。>
一旦入了建康府城,就要受朝廷制约了。”>
金六郎是市井之人,对于赵宋皇家本就没多少敬畏之心。>
经历靖康之后,也算是经历过了山寨生活。>
在金六郎看来,如果粮食充足,金家寨的生活也是不错的。>
听了金六郎的说法,杨博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咋?>
想让杨夫子在莫府山落草?>
要不你来做山大王,我来做你金家寨的军师?”>
小夫子的说法,让金六郎连连后退。>
他这才想起,这位小夫子是八闽大儒杨时的侄孙。>
一路走来,小夫子杨博,运筹帷幄、杀伐果断。>
在金六郎眼中,都模糊了这位进士郎的身份。>
“不敢,六郎孟浪了,忘了小夫子的身份。>
入建康府才是小夫子的正途。>
只是,朝廷的人心叵测,小夫子不得不防啊!”>
朱紫袍服金六郎从没见过,但官场底层的绿袍,他打交道的多了。>
那些人多半都是无耻之徒,比之市井无赖,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夫子杨博此去建康府城,金六郎心里很是担忧。>
“无妨,只要流民还在,不管是在莫府山还是在建康府。>
他们都奈何不了杨夫子的。>
速派人去探查建康府城的状况,悖乱的话,以后当着外人不要再提。”>
甩甩手哄走了想让他在莫府山落草的金六郎。>
杨博的嘴角也弯了起来,自金家寨一路走来,他的心态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变。>
以天下大局为旗,行杀伐果断之事,他也能慢慢接受了。>
想要青史留名,总要做些什么的。>
熟悉很多历史的杨博也清楚,自己的真正依靠是什么。>
双进士、南剑州杨家、弘农杨氏,那只是出身。>
他的依仗是十八万流民,是三万甲士,是金家寨的嫡系,是李成与董平,是金六郎一家。>
想要说话腰杆硬,手里的刀剑才是支撑脊梁的柱石。>
想要说话大声,手中的实力,才是他发声的扩音器。>
现在看来十八万流民的实力还远远不够,他要把建康府城打造成自己的根基之地。>
至于金六郎所说的落草,那个太过低端,不符合他弘农杨氏、双进士的出身。>
无论是想强取豪夺还是杀人放火,文人士大夫做起来,要比山贼轻松的多。>
杨博有心亲自去查看一下自己未来的根基之地,但宗弼残部的位置不明。>
万一宗弼智商在线,在建康府城附近猫着。>
现在过去查看,就跟徽钦二帝一样,说不定就会把自己打包送给金贼了。>
远远看着建康方向,所谓金陵紫气,杨博是看不出来的。>
但建康府的地段确实是不错的,如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韩世忠乘坐的楼船巨舰。>
两宋之时,已经可以打造远洋的海船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