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是,如果一把火就能烧光整座城池,那攻城战就简单多了。>
射进城内几支火箭,等着烧完进城就好了。>
在城墙之上转了大半圈,对于自己的直属辖地,杨博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府衙居于北城,南城有秦淮河自东向西穿城而过。>
东西门之间,就是行政跟民居之间的界线,可以作为主商业街来发展。>
西水门之外,直面白鹭洲,大江跟秦淮河在西门不远处合股。>
以东西门之间的大街,作为高档的商业街。>
以秦淮河两岸,作为工商业街,秦淮河南岸作为居民区。>
这样大致的划分一下,行政、居住、商业,就可以有序的展开了。>
大致将自己的谋划说了出来,让李易安现场画图,看了看大概的图纸,杨博算是比较满意的。>
“少安,莫府山下的壮丁,有不少是建康府居民,是否先安置他们?”>
听到小夫子杨少安满嘴都是拓展街道,新建民居的话语。>
李易安有些皱眉,建康府的人员只是逃难走了,并不是死绝了。>
强据一城之地,在哪也是说不过去的。>
“建康府城垣太小,之后需要扩建,待扩建之后,再安置他们就好。”>
无视建康府原有的居民,杨博也是有原因的。>
一旦涉及到了拆迁,古今就没有心平气和的。>
想要规划建康府城,如今是最好的时机,至于说莫府山下的壮丁,他岂能不知底细?>
从壮丁到女眷,几千建康府的人还是有的。>
壮丁正在拣选之中,女眷也算是被看押在了莫府山下。>
原物奉还,在杨博这边是不可能的。>
生产资料的二次分配,比军管的作用还大。>
如今的建康府周边,杨博只能视其为无主之地。>
不然搞原物奉还,缺少人手不说,现有的人力,也很难拧成一股绳。>
“少安,府城周边,许多田地都是寺产,你不会是也要一并收拢吧?”>
望着城头身着锦袄,面容冷肃的杨博杨少安,李易安的心里有些战栗。>
如此做事,只怕杨少安的权建康府也干不长的。>
“如你所愿。”>
建康府城,乃是周边大邑,在城墙之上扫视周边,寺庙的金顶,至少十数个。>
如今的寺庙也是肥肉一块,田产无数还无须纳税,挣钱之后四下放贷,那日子过的可谓完美。>
杨博要趁机搞二次分配,怎么可能放过这些寺产?>
“官庄也在此列?”>
寺产、官庄之上有弊政,这对李易安来说,也不是什么隐秘之事。>
诟病寺产的政论,自前唐就有,佃农投效官绅,官绅投效佛寺,这也是由来已久的规矩。>
其中利弊,李易安虽说不清楚,但知道里面肯定有利益的分配。>
最直接的原因,无非避税而已。>
官绅、地主、佛寺、佃农,一起组成了一个圈子,逃避理应上缴朝廷的赋税。>
在家里,无论是父辈,还是之前的赵知府,都有过此类的言语。>
但对此等事务,他们也都是讳莫如深。>
如今杨少安还要再趟这潭浑水,李易安觉得有些不智。>
“健康城内我为王!”>
走上几步,杨博到了李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