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苞毫不犹豫的召集了部下以及安远将军唐咨商议。>
然而当说完情况,石苞的下属却毫无反应,便只有一句>
“大将军让我等以防守为主,那防守便可,不需理会吴国动向,两国交锋,这本就是常见之事!”>
并不是石苞麾下都是酒囊饭袋,而是他们不愿意动、懒得动。>
因此对于司马昭甚至是朝廷的命令,他们都只会完成了纸面上的那层意思!>
这些人对石苞不太热情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石苞出生寒门!>
年轻时的石苞在魏国做牛马打工人,和邓艾一样,两人拼死拼活也之是做到了低级小吏。>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吉本叛乱失败后,谒者郭玄信外出公干,需要车马前往邺城,两人就被典农司马推荐过来赶车。>
一番交谈之后,郭玄信对他二人说>
“凭你们的才学,将来能做公卿宰相!”>
两人因此得到了郭玄信赏识,并获得了提拔。>
可好景不长,提拔是提拔了,国家却没那么多岗位,想要谋官的公卿贵族都在排队等,更何况这些个寒门子弟!>
因此石苞人虽到了邺城,任官的事却没有定案,他身家不够深厚,唯有在邺城卖铁为生!>
此时邺城的市长赵元儒有知人之名,见到石苞后甚为赏识,并与他结交、为他扬名。>
后来经过一番结交,石苞认识了吏部侍郎许允,便被荐到朝廷任职,可此时的石苞依旧是小官员,之后十多年间石苞都没有得到太大升迁。>
曹叡青龙年间(233年—237年),他又辗转到了长安,依旧是一副潦倒模样,于是便重操旧业,在长安卖起了铁!>
这一次石苞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贵人—司马懿,从此之后他一飞冲天!>
如今的石苞虽位高权重,但因其出身不高,麾下多没有为他效命的嫡系,因此他很重视唐咨。>
在这些官员的废话文学表演完之后,石苞便盯着唐咨。>
唐咨本是魏人,但杀官造反、叛魏投吴,后又降魏,简直十恶不赦,因此他只能紧跟司马氏的脚步,而石苞作为司马氏的走狗,他自然是要和石苞这类人抱团取暖!>
唐咨在得知了吴国的动向后,便毫不犹豫的说道>
“丁奉、诸葛靓之辈可不是好相与的,以他们为大将陈兵前线,吴国定是有大动作!”>
这点和石苞不谋而合,石苞赞许的看着唐咨,可他的部下中却有人反问>
“他们有大动作又如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就不信他们击败的了居巢一线近十万的精锐!”>
见此,唐咨反驳道>
“此言差矣,吴国水军纵横江上,世无敌手!”>
“陆军也不差,若是丁奉等领兵,确实不好应付,切不可轻敌!”>
“如今既已知吴国会有大动作,那就应搞清吴国意图,了解他的布防、战略目的等等,将军若是连这些也不清楚,莫非从未打过仗?”>
唐咨所言都是军中常识,他虽是寒门出生,但是经历丰富,几句话就怼的该将领面红耳赤,该名将军气不过,便嘴硬还击道>
“我当然知道,我打仗之时,你还是吴狗...”>
“够了!这是军议,不是贩夫走卒在做买卖!”>
石苞一声怒喝,彻底打压了这些人的气势,然后示意唐咨继续说>
唐咨整理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
“明公定是不想主动出击,如今所虑,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