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李成之后,杨博心里才稍事放松,这年头不管是文人还是武将,尽是些臭不要脸的物件。>
不想着正经做事,就想着走后门拉关系了。>
不过一想之后,杨博也是哑然失笑。>
正经做事的那是傻子,上进的空间,需要撞大运的,还是走后门靠谱。>
“小夫子,李成在河北路烧杀抢掠,所造杀孽不少,不可轻放!”>
见李成步履沉稳的下了山。>
李易安走到杨博跟前,脸色低沉的提出了建议。>
“界限不清。>
其劫掠之地属于以前辽地还是宋地?>
亦或是现在的金地?>
目前时局变乱,用人当用其能。>
李成悍勇,可做冲阵骁将。>
看此战能否功过相抵吧……”>
盯着秘书李娘子望了一会儿,杨博才缓缓开口。>
想着李中堂的绝命诗,也想着当年的袁大头。>
作为历史系的助教,杨博不说熟知历史,但大概还是说的上来的。>
对于李成,这次也算是个试验。>
单纯以善恶区分。>
那朝堂上下,没几个不可杀之人。>
史料上对李成评价是治军严谨、其人悍勇。>
这算是目前宋军所缺少的人才。>
留还是杀,真的要看此战战果。>
“小夫子,不分善恶吗?”>
对李易安而言,杨博的解释显然是不够的。>
李成的累累血债,怎么能功过相抵呢?>
严肃的盯着小杨夫子,李易安的质问,声音脆亮。>
“按你的说法,就该把赵知府扒出来挫骨扬灰,再诛灭其九族上下。>
不然对建康府城的冤魂不公。>
至于李娘子,应该卖到勾栏瓦肆去赎罪。>
不然金兀术军中的建康女子,是不会答应的。>
一地父母弃城而去,致使府城陷落,杀孽大过李成。”>
杨博几句话说的李娘子瑟瑟发抖。>
论干净程度,李成跟赵知府不相上下。>
许多事换个角度,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武人劫掠万死难赎,文人投降不过形势使然,朝野君臣暗昧所致。>
“赵府台只是……”>
一声赵府台出口,李易安才感觉到生疏,这种称呼……>
“看尽江湖万千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李娘子,许多事难得糊涂。”>
李娘子的质问,也勾起了杨博的一些思绪。>
就跟四十多的李娘子看上去三十许一样。>
平常女子在这个岁数,就该称呼老妪了。>
若李娘子真是个老妪,也没机会站在杨博的身边做秘书。>
越过面前失魂落魄的李娘子。>
杨博走到山顶平台的边缘,俯瞰接下来的战场。>
宗弼初入黄天荡,正跟韩世忠在江口附近较力。>
还没有派出游骑,侦查黄天荡以南。>
但宗弼懵懂的时间不会太长。>
韩世忠从运河口打到黄天荡。>
完颜挞懒那边肯定会派兵救援。>
有了杨博的十八万流民,加上李成的十万人马。>
各地的义军、乱匪很快就会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