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叹故都零落,龙池杨少安,孤身赴险,破外虏刘家寺军寨,携江北残民东归勤王。>
今闻虏酋宗弼,携船踞江,十八万士民义愤,不惜死战于大江之上。>
奈何少安两及第,至今白身,闻建康陷落,遭虏酋焚掠……”>
看着面前的大话精侃侃而谈。>
桌上的李易安落笔如飞,韩世忠撇撇嘴。>
连个纸笔桌椅,都要找自己这个贼配军借取的穷酸孱儒。>
嘴皮子一张一合,倒是大言不惭。>
表功要官,这杨家小孱儒,胃口很是不小,这是想要权知建康府。>
建康知府的差遣,那是要不来的。>
不收复建康,击退宗弼,想都不要想。>
战宗弼而胜之,也是天方夜谭,想都不要想的。>
他韩太尉截击大江,凭的是八千水军,宗弼在岸上只能徒呼奈何。>
逼退宗弼,截获一定数量的船只,才是韩世忠的战略意图。>
决战,怕是杨家孱儒想多了。>
当年东京汴梁城聚兵民百万,尚且城破。>
黄天荡一野地,如何困得住虏酋宗弼?>
听到大话精说到甲兵两万余,青壮三万余,壮丁五万余的时候,韩太尉更是嗤笑出声。>
不说甲胄从何而来,十八万人,近十万壮丁,就有些大言欺人了。>
琢磨了一下,杨家小孱儒刚刚做的那首诗。>
宰相、执政、朝臣的脸面,被这小孱儒踩在了脚底下磋磨。>
听闻杨家的老夫子杨时,也是一样的货色。>
当年可是怒怼蔡太师、王相公、李相公的。>
钦宗朝太学生伏阙,杨时也做过遮掩。>
现时这样的人物,可不怎么受待见。>
“李娘子,润色一下,再誊抄一遍。>
随手再做一檄文,号召天下义军齐聚黄天荡决战完颜宗弼。>
贼配军,我有两淮防务之策,能不能上?”>
在汴梁城时,杨博想着如果入了金朝,起步会很高。>
与韩世忠见面,巧遇李易安,杨博又有了新的想法。>
现在不正是讨官的时候吗?>
一地知府四品高点五品低点。>
如果能权知一下,起步就是四五品,朝大夫、中大夫的官阶。>
也算是一步跨过士人行列,进入大夫阶层。>
南渡大江,只要弄了金兀术,这就是起步价。>
伯祖杨时一生宦途,最高不过国监祭酒,从四品、中大夫阶。>
二十许五品起步,从官职看,宰执在望。>
想通了这些,杨博自然对着最大的地方下手。>
建康府望两淮启江南,是个不错的地界。>
看着李易安的隽秀小字落在纸上。>
野心勃勃的杨夫子,又看向了韩世忠。>
“咱一贼配军,不通文墨,你且写来咱观瞧一番。”>
杨家小孱儒肚子里有货,虽说开口没好话。>
但韩太尉也不介意踩着小孱儒风光一把。>
“贼配军,你倒做的一席春秋好梦。>
杨夫子能唤你一声贼配军,算是你的造化。>
咱们且行且看,看杨夫子以后能否照拂你一二。>
流民南渡之事,何时开始?”>
谋划没有落地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