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就是幻想。>
现在所有谋划的根基就是顺利南渡。>
韩世忠援手,这恩情杨博还是要记下的。>
东走真州、六合,只怕会与完颜挞懒面对面。>
彼此死战一场,十八万人必然溃散两淮。>
自行渡江,没有军马辖制。>
过江之后,一旦变乱,也是一样溃散的结果。>
“明晨即可,咱差遣楼船为你这小儒护江。”>
贼配军、小孱儒、小儒的称呼,两人呼唤起来也是利落。>
大事在前,些许称呼也要算计一下的。>
大事谈完,等李易安这边墨迹干透。>
韩世忠卷走上书、檄文,带走桌椅板凳。>
帷幕也被军汉撤走,独留李易安忐忑的站在白地之上。>
“且安心做书记,此战之后,江南安定,可自去他处。”>
给了金三娘一个眼神,杨博转身就走。>
目前不是跟名人聊天的时候。>
活着出了黄天荡,杨博跟众人才有真正的生路可言。>
“关三郎,快马知会金六郎,加快速度,不眠不休赶至江岸。”>
让关三郎派人通知大队人马启程,杨博也在周围找好了驻地。>
等大雾散尽,远望对面的江岸。>
杨博还是在快速的谋划着。>
可信之人,目前唯有金三娘。>
女书史不成,喜欢背刺。>
金六郎主要还是利益相合。>
利益纽带没了,金六郎也就是路人。>
至于韩世忠,更不可信。>
明日渡江,如果见了两万甲士,肯定会起吞并之心。>
渡江的次序必须要安排好。>
不做安排,只怕韩世忠的船队,会卷走自己的精锐甲士。>
这些计谋,可不能指望到时候随口说一下。>
下面的人马如臂使指。>
流民之中心思杂乱的人太多太多。>
大队混乱,只怕金家寨的人马都会被卷走。>
杨博不断思索,也不断派人带着一张张纸条送给后面的金六郎。>
只要有万余精锐南渡大江,事情就差不多稳妥了。>
最好明天渡江的人马,能在三到五万之数。>
少了只怕韩太尉会不以为然。>
傍黑吃过饭就睡下。>
黎明时分。>
金六郎那边的前队人马也到了江岸,带队的是金二。>
“二郎,过江之后,仔细检查甲胄,杨夫子不过江,不准露出甲胄。”>
金二带来了三千先头部队,都是最精锐的汉子。>
甲胄也被缴获自刘家寺大寨的布帛,层层缠绕之后,背在了身上。>
武器当然要拿在手里。>
只是依照杨夫子的吩咐,多半拿的都是制式的长枪。>
战斧、马槊之类,留在了后军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家寨原本最精锐的百余相扑手,也在这三千人之中。>
有了金二带队,有了这百余相扑手。>
三千人过江之后,不至于混乱。>
有了这三千人,又可以弹压后续过江的人马。>
等杨夫子这个主心骨过江,问题基本就不大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