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是谁,杨博这边也无从确认。>
按照时间来算,三五天之内,应该就有联络的书信,或是人员到达建康这边。>
劳而无功,不是文臣做事的方式。>
具体是谁,他在府衙等着书信就好,时候到了自然明了。>
“六郎,咱们的人手之中,可有能主管营造之人?>
府城之中,需要修葺的地方不少,城外的寺产、官庄,也要人来主持拆毁的。”>
李易安见小杨夫子不理会朝廷的封赏,也开始思考面前的书信的内容。>
里面肯定有自己看不懂的东西,但具体是什么,她的心里还是有些懵懂的。>
“小夫子,汴梁城需要人主持城防的修葺,工部跟将作的一批匠户就在流民之中。>
除了营造的匠户之外,修造兵器甲胄的匠户也有数百户。>
此前在老灌河故道所获战死马匹,六郎私下做了决定。>
马肉制成了肉干,至于马皮则是让匠户们进行了硝制,以做皮甲之用。”>
杂事,杨博多半是不上心的,听完金六郎的汇报,他也点了点头。>
金六郎掌管后勤的能力不错,事情算是安排的井井有条。>
“不错。>
将之前缴获的马甲,也运到府城之内。>
让这批匠户进城,老弱妇孺一并进城。>
先在城内,将甲胄改制的营生做起来。>
其余壮丁,会农事的全部选出来,你那边留一部分。>
剩余的也要迁到城内,府城的城防还是需要人手的。>
营造与将作,你选出合用人手主持,至于进城的壮丁,还是让三娘来主掌吧……”>
金六郎一家用起来合手,杨博也不介意让金家深入的介入建康府的事务之中。>
想要真正成为在小朝廷说了算的,一个八闽杨家还不够,弘农杨氏也不够。>
需要有无数个家族势力,因为自己在建康府的变革而崛起,那个时候才够。>
两晋时期的门阀,或许才是初期最好的手段,至于好不好用,杨博也不怎么清楚,到时候再看。>
“小夫子,还是由李娘子主掌,妥当一些。”>
杨博这边放权,金六郎这边却做了推让。>
金六郎不是全无经验的白丁,如今自己儿子掌军,自己掌民,女儿再掌握建康府内的人丁。>
尾大不掉的势头已经有了,在大宋的土地上,权势的大小,不看掌握势力的多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是要看,有位置多高的文臣士大夫作为后台。>
当年汴梁城外,拥兵几十万的义军、乱匪不是一个两个。>
如今他们都哪去了?>
杜充那老贼一句话,转眼之间就要灰飞烟灭的。>
“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去做,刚刚还跟李娘子说起邸报商人的事儿,你们一起交接一下。”>
揉了揉眉心,杨博这边也没给金六郎推脱机会。>
如今人手不足,用可信之人,比用有能力之人,要踏实一些。>
忠诚,是目前的首选,至于能力的强弱,那得等建康府步入正轨之后,才能考虑一下。>
接下来的几天,杨博每天依旧高坐府衙大堂。>
对于岳爷跟金六郎等人的忙乱,他有些视而不见。>
对他来说,吃住更重要一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