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抓紧将烧损的粮食运来。>
李娘子,杨夫子偶有感怀,品鉴一番?”>
看着端坐前军运筹帷幄的小杨夫子。>
李易安不由的起了比对之心。>
两相对比之下,这个不称呼自己赵夫人的司马昭,倒是文采人物俱佳。>
只是可惜生错了时候。>
以他的家世,当年也是般配的。>
“洗耳恭听。”>
远望辽阔江川,李易安心里一叹。>
维持了一下所剩不多的矜持。>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剽了半阙,杨博下面的不知道该不该改,便就此打住,斜瞥身边的李娘子。>
“又是吊人胃口的半阙?>
小夫子以后会被人冠以,半阙夫子或是杨半阙这样恼人的诨号。”>
李易安自然是识典的,杨少安意有所指。>
不知是在唱和自己的不肯过江东,还是在敲打小朝廷。>
但李易安知道,这位小杨夫子,可不是个好心人。>
“嗯!>
李娘子这个说法不错,我以为杨半句也不错。>
譬如:多情自古空余恨。”>
留下半句撩着李娘子,杨博的心思放松之后,又回到了黄天荡这边。>
作为杨夫子挡箭牌的各路义军、乱匪至今未到,杨博的心里有些着急。>
自己的大队流民,扎在了莫府山。>
宗弼那边很快就能探知。>
探知军情之后,黄天荡之战,恐怕很快就会进入白热化。>
单凭十八万流民是留不下,也挡不住宗弼大军的。>
但各地义军乱匪来了,就不一样了。>
韩世忠那边也会调集人马。>
几方合力,如果是乱战,宗弼也不好跑。>
再有个三五天的时间,等流民的陷马坑遍布江岸。>
差不多也到了宗弼孤注一掷的时候。>
一旦宗弼戳的时机准确,以步军硬开老灌河。>
那杨博也只能退避三舍,上山对峙了。>
后路就在身后山中,流民的战心高不了。>
打顺风的乱仗可以,硬仗就算了,根本没有一点希望。>
除了甲士,剩下的流民,宗弼大军几轮箭雨下来,也就做鸟兽散了。>
想到箭雨,杨博这边又有了想法。>
金军的弓箭配置率应该极高,还是要做一些防备的。>
“李娘子,知会下去,让他们做防箭的草棚。>
我看莫府山的林木不少,辅以芦苇、沙土,棚顶弄的厚实一些。>
先挖沟壕,再搭草棚。>
这个样子,前低后高。”>
说着杨夫子就做了一个斜面的手势。>
比给了还在沉思的李娘子。>
阵地战、堑壕战好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针对弓箭,杨博应对的手段很多。>
但这些还是有些次要,最紧要的还是挖陷马坑。>
还有就是各地的义军、乱匪。>
“小夫子,且说后半句,半阙总要给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