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夫子,再探,马力有所不及。”>
纠正了称呼之后,关三郎依旧敬畏面前的杨天王。>
手下的儿郎,已经跑出近百里了。>
再远,怕就一去不返了。>
这些问题六爷交待过,不能烦扰到小夫子,关三郎也只能按在心里。>
“知会六郎,直接过招信县,奔来安县,自来安河入大江。”>
文人士大夫都跑了,贼配军还在坚持。>
商人匠人也还在,农夫们更是不能离开田地。>
要不是有商人还在,路线图杨博都弄不明白。>
跟金六郎、上官悟,谈及黄天荡之后,金六郎那边给了几条路线。>
经招信过来安入长江,是最短的路线。>
想到黄天荡,杨博这边差不多就知道,这也是有答案的选择题。>
十八万人,小朝廷无力供养。>
想活,依旧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杨夫子带人南渡,就要带人安顿下来,不然就是匪首杨某。>
刘家寺大寨得到的金银,对十八万人而言杯水车薪。>
想要安顿,就得有财源,带人劫掠,杨夫子还是匪首杨某。>
金兀术搜山检海的宝船,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宝船,必须要弄到一部分。>
才能帮助十八万人在江南安家落户。>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想着一路走来,被历史的车轮推着。>
看似抉择不少,但一步步走的,却好像是已经规划好的路线。>
如果心有猛虎,踏在这里,就会是另一种场景。>
如今的江淮,千里凋敝、悉为榛莽,正是最好的帝王地。>
但赵宋气数未尽,内斗士大夫们最是精擅。>
一旦被金贼所趁,那就是千古罪人。>
“着甲!”>
吩咐一声之后,女书史跟金三娘,就将宝相麒麟甲给杨博穿戴上了。>
适应了布甲之后,杨夫子就换了甲胄,每天也是着甲而行。>
十几天下来,虽说累的跟狗一样。>
但体力也涨了一大截,身材也充实了一点。>
流民之中有森严的饮食等阶,杨夫子自然不在此列。>
出发之前,金三娘弄了两大袋马肉干,这才是杨夫子的主食。>
上下尊卑、奴婢妻妾,这样的糟粕,杨夫子还是喜欢的。>
“小夫子说的真好,万般皆是命,让三娘遇上了小夫子。”>
听着金三娘家传的捧功,杨博微笑以对。>
相较于女书史常平,金三娘更适合带在身边,起码每天能说笑上几句。>
而女书史自南渡开始,就跟好战友大黑驴一样。>
总是闭口不言,听吩咐行动。>
“三娘一路受累了,嘱咐下去,过招信县的时候,让执斧甲士在前。”>
勉励了金三娘一句,得到了甜甜的笑意之后。>
杨博又下了一道命令,只怕刘位不是个安分的。>
看到杨夫子的人马,想要并伙。>
前军的甲士,除了金三娘的长枪甲士不动。>
后期拣选的甲士,每天两千人,都要走在最前列。>
这批人一是做警戒、肉盾。>
二是杨博要调整他们的队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