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想得入神的之际,突听杨士奇沉声道;“陛下!”>
“民心不可辱,这些道理臣也是懂的!”>
“土地兼并也必须废除!”>
“但土地兼并,需找一个试点才行!”>
“等试点成功,当地的百姓满心喜悦,交口称赞之时,才可将经验向全大明的百姓推广!”>
“但现在看来,何地才适合做试点,又成为一个难题!”>
凌剑这才回过神来,心中暗赞杨士奇一声,别人都还处于兴奋之中,想不到他在兴奋之余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这人是个人才,难怪他在永乐、仁宣之治中受到重用,建下了不世之功,能得以在青史留名。>
如此一想,他便注意其他几个人来。>
但见杨溥奇怪的看了杨士奇一眼,笑着道;“杨兄,这算什么难题?”>
“咱大明地大物博,随便找一个地方便是。”>
“有陛下的圣旨在手,有哪个地方官府敢不开眼?”>
杨荣听到他的话,微微侧过身,瞥了他一眼,神情有些古怪。>
杨溥感觉到了杨荣看向他的目光,微微一愣,不禁问道;“勉仁,难道我说的话有什么不对?”>
杨荣见他问起来,面无表情的道;“弘济,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也还好意思问我对不对?”>
“你难道不知?”>
“选择试点就要选择一个土地兼并严重,而且百姓被那些勋贵和官吏们盘剥得民不聊生的地方!”>
“不是如你所想的那般!”>
“要是随随便便的选择一个地方做试点,那怎能叫百姓们信服?又怎能让那些勋贵和官吏们低头?”>
“你想想看,要是让那些勋贵与官吏们吐出家中辛辛苦苦攒下的几辈子的家业,那不啻如拿一把刀子在他们身上割肉啊!”>
“如果那一把小刀在你身上割肉,你疼不疼?”>
杨溥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马上问道;“那该怎么办?”>
“难道土地兼并的问题解决不了了吗?”>
凌剑和其他五个人静静的听着他们的谈话,都若有所思。>
杨荣的话不可谓不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不管是在大明,还是往上溯推到有朝以来的任何朝代,各地豪强与百姓都是尖锐对立的。>
生逢盛世还好,百姓们有一口吃的,他们都能相安无事。>
若生逢乱世,又遇上天灾人祸,地方上的官员又昏聩无能,朝廷的官员又结党营私,贪图享乐。>
百姓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那时,百姓们不起兵造反才怪!>
明朝的灭亡不正是因为如此吗?>
而官绅与地方豪强们只有不到一成的人口,却占据着全大明七八成的土地,甚至还有可能更高。>
这可怎么办呢?>
要是引起那些官绅与地方豪强的抗争,那可如何是好?>
大明的粮食和钱袋子可都控制在他们的手里啊!>
但土地兼并的问题迟早还是要解决,这是毋庸置疑的。>
凌剑想的脑瓜子都疼,但想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
于是,他静下心,静静的听着杨荣答辩。>
只听杨荣继续着他的话题,缓缓的道;“所以首先,就必须在百姓和勋贵与官吏们之间树立朝廷的威信!”>
“要让百姓们觉得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日子便有了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