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年冬月,曹操在即将年关的时候,兵发宛城。>
宛城之地,很快就收到了探报,此时正是张绣立足未闻的时候。>
张绣的叔父乃是骠骑将军张济,在引兵南下向刘表的时候,被刘表兵马暗箭射死。>
于是张绣便投降了刘表,屯军在宛城。>
南阳郡宛城城墙高大,百姓众多,用以屯军可以防范北部曹操的侵略,是以刘表资以粮草,让他屯军至此。>
曹操得天子后,曾几次叫张绣率军北上,归顺朝廷。>
但都未曾得到回应。>
如今为了解决颍水南部的隐患,不得不发兵出征。>
这一出征,宛城就乱了。>
宛城兵马不过数万,而且军备军资都不是很足备,远远算不上兵强马壮。>
曹操急行军,出兵两万精骑南下,四万步卒在后推进,兵马器械,皆是浩荡宏大。>
而且,曹操已经提前平定了袁术的逆反之乱,几乎是没有了后顾之忧。>
他的兵马到来,基本上可以长时间围城而攻。>
区区一个宛城,绝对不可能久守。>
而且曹操自起兵以来,除了在荥阳时候败给徐荣,称之为最大之败绩之外,而后的几年内,连战连胜。>
攻徐州,平扬州,定兖,豫之乱。>
早已经是声威赫赫,若非是真正立得住脚的诸侯将军,哪里还能力战无惧。>
是以张绣第一时间向身在襄阳的刘表送去了书信。>
请求兵马,粮草驰援。>
就在今日,遭到了回绝。>
宛城城门楼上。>
此时城寨外各大关口之中囤积的兵马以逸待劳,各地几乎是严防死守,等待曹军到来。>
城门楼上肃杀一片,百姓都收归到了别处,外城之中全是兵马巡防。>
而且内城之中,只剩下商贾与士族在居住。>
普通百姓除了等待来年开春要在田土中耕种者,基本上也已经跑光了,没有人敢再留下来。>
整个宛城一片灰暗,他们都认为不可能敌得过曹操的大军。>
屋内,张绣和一个年迈的儒生对立而坐,气氛颇为凝固。>
“当真吗?你要我降?!”>
“不错,”老者微微一笑,手拿羽扇缓缓扇动,但是笑容看起来却很苦,“曹公刚经历一次大战,在扬州虽得胜,可却耗资极大,损失不小。”>
“如今是不想让将军壮大,方来夺宛城,以消除颍川南方之隐患,是以若是将军此刻归降,非但不会有害,反而会大受重用。”>
“原来如此……”>
张绣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战便降吗?>
这就是您,多年以来始终立于“不败”姿态的秘诀吗?>
只要投降的速度够快,失败的名头就追不上您?!>
“我现在投降,方可保此境平安?”张绣再次追问了一句,他还是不放心,叔父留下来的兵马众多,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当年自长安跟随而来。>
其余部分,则是这些年沿途收拢的兵马,这些军士都是一条条的性命,家里还有家眷。>
只怕是不会跟随自己力战,不如降了。>
但若是什么都不做,就直接投降,似乎也不好。>
在张绣面前的老者,便是一直隐藏在李傕郭汜背后被倚重的那位谋主,贾诩。>
此人,才智卓绝,远见比起诸多谋士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