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掠影》章节:中华文明对西方思想及宗教的影响
最新的科学研究及考古学成果显示,距今1.5万年之后,人类大迁徙活动逐步停止,从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地区迁徙到世界各地的人类,开始按照族群部落的方式在各地安顿下来,他们要么在一个固定范围的山林地区,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如苗族、瑶族和彝族等古老民族;他们要么在河流、湖泊附近,建立村寨过着刀耕火种的农业生活,如古泰族、古越族等古老民族;他们要么在草原地区以游牧牛羊等牲畜为生,如古羌、古匈奴、古鲜卑等古老游牧民族;他们要么在海边、河口、大江大河等水域地方以捕鱼和船运为生,这些古老民族是沿海地区渔民和航海民族的祖先。
考古发展,到距今5000年左右,人类以经济及生活方式在中国及东亚等地区的分布和定居下来,促使该地区的社会和经济获得蓬勃的发展。这个时期,在中国云南、广西、广东、贵州、四川、陕西,以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农业种植区,种植有水稻、粟米、高粱、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同时这些人民还养殖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家禽。当时的古人已经完全掌握制造生产和生活工具和用具技术,掌握了造船、造车和大型器械等技术,掌握制陶、冶金、金工、石工、木工、皮革加工、养蚕及蚕丝加工、纺织等高超技术,他们建立了村庄,以及功能齐全具有一定入口规模的城市,社会已经具有完备管理功能,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城市附近几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
由于大社会和国家的形成,社会精英阶层需要创造新的思想和宗教来凝聚人心,以及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在距今1.5万年之前,生活在中国和东亚地区的古人类,在思想和宗教上都继承了东南亚的古老思想及宗教,如萨满教、湿婆教、耆那教和佛教等古老宗教,由于中国及东亚地区是最早出现大规模农业、社会和城市的地区,为了管理日益繁杂生产和商贸活动,管理数量庞大的人口、族群和部落,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社会精英层必须化繁为简,手段强硬,做到令行禁止。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增加人口,由于湿婆教鼓舞生育,因此社会精英在全社会普及湿婆教的基本教义,由官方和部落领头主办推广郎婚制度(给女寨专门配备帮助女性生育的男丁)、群婚制度、走婚制度、婚配制度(数男与数女组成关系固定的家庭),举办季节性跨民族、跨区域的男女交友和婚配活动。这些制度和活动,有效地增加了人口,同时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
目前中国和东亚地区已经没有完整和系统的湿婆教,但是在东南亚、中国西南地区仍然保留那个时代留下的婚姻制度和男女交往习俗,而中国地区仍然流行的多子多福、重视婚姻和生育、不孝以无后为大、断子绝孙是人生最大败笔等观念和文化习俗,就是对那个时代湿婆教习俗的继承。
由于萨满教强调万物有灵,因此导致需要信仰、崇拜和祭祀的神灵太多,为了克服神职人员短缺的问题,神职人员和知识分子针对人们的宗教需求和痛点,创造了各种主管神如天神、土地神、海神、河神、山神、风神、雨神、雷神、生育神、丰收神、瘟神、冥神、死神、战神等,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困惑却求相应神灵帮忙,让信众实现自助服务。
萨满是人神沟通媒介,因此在人口众多的部落和国家里,萨满的日常工作接应不暇,根本忙不过来。聪明的管理精英们,建立寺庙,并在寺庙殿堂内摆设各种神灵的偶像,让祈福者自己烧香、献祭和祷告;占卜师根据事物普遍规律如因果律、循环律等,以及事物分类及普遍结果,设立一系列吉凶签条及其解签词。
最终这套占卜法,根据阴阳理论发展成中国特有的《易经》理论,易经理论人为世间万事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