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加上参战的其他义军、乱匪,前方最少十五万人在阻拦宗弼大军。>
他们的战力不成,但韧性不错。>
即便韧性不行,陷马坑也不会让他们轻易逃走。>
接近两天两夜的时间,对战宗弼大军。>
没有想象之中的一溃千里。>
而是溃而不散,溃散之后整军再战。>
可能有陷马坑的原因。>
但本身的韧性跟架构,应该才是根本原因。>
如果是宋军,战斗可能早就结束了。>
两淮、江南有这样坚忍的乱匪,不平靖了他们,北伐也是空话。>
仔细一想,杨博心中也是了然,这些人都算是百战余生的残民了。>
就跟他拣选出的甲士差不多,拼上性命,去着甲执兵。>
生死大关之下,生命奇迹也就多了。>
心里想清楚了,杨博对一旁的李易安招招手。>
无耻的开始了自己的微操生涯。>
“李娘子,知会岳统制。>
派一队人马,两翼展开。>
若前方乱匪向两翼溃散,赶他们回去。>
行文给荆湖孔彦舟,不要坠在乱匪之后。>
当心乱匪冲散了朝廷兵马。>
让孔统制迂回到宗弼大军后方。>
如有乱匪,让他自行处置。>
给孔彦舟的行文,要用印。”>
微操做完,杨博想了一下岳爷的反应。>
大概率会听自己的。>
至于孔彦舟,这货跟李成比更不是东西。>
李成,杨博还能考虑一下。>
孔彦舟,直接打死,一点冤屈也不会有。>
现在唯有大江沿岸没有陷马坑。>
宗弼要走,必须走回头路。>
只要孔彦舟能迂回到宗弼后方,双方都要面对必死无疑的局面。>
宗弼杀不了他。>
杨夫子也会以贻误军机之罪,斩他在黄天荡。>
斜躺在椅子上,觉得不怎么舒服。>
杨博看了身旁的李娘子,继续开口。>
“让建康府的上官悟,找几个杌凳用来搭腿。”>
正在行文的李易安听到这样的吩咐。>
手上一颤,纸上就留下了墨迹。>
看了一下一身懈怠之气的小杨夫子。>
李易安的心里也有了明悟,或许这才是杨半阙的真容。>
自从岳统制来了,这位可是越来越懈怠了。>
杨博的行文下发。>
正被前方乱战吓的有些胆颤的孔彦舟,乖巧的很。>
一时三刻间,就开始了向乱军后方的迂回。>
岳飞也一样抓着行文,下了军令。>
侧翼不用甲士去兜住,金六郎的壮丁就足够了。>
远看依旧未知的战场。>
岳飞对于山上的杨太尉也有些佩服了。>
乱匪战力不俗,远超他的想象。>
此等乱匪,如果要剿灭,不是一时三刻能做到的。>
若让这批乱匪得了宗弼的财货。>
只怕两淮、江南、荆湖的离乱会持续很长时间。>
指望着王师一到,即为齑粉,那也是想多了。>
弄不好先溃散的会是朝廷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