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推出了一项免费(不免运费和储存载体的材料费)且可选的功能更新。
当用户的计算机安装了独立的之后,便可以把有限元计算的结果以图形渲染的形式直接叠加在3模型表面。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输出一个干巴巴的表格。
虽然在结果上,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差别。
但对于人眼来说,前一种办法显然要直观得多。
因此,常浩南现在只要一打眼就差不多能看出,栗亚波电脑上面的这个设计,已经基本符合镐飞那边提出的项目要求了。
“这结果看上去好像还行啊……”
他重新站直身子:
“你是觉得哪里有奇怪?”
这个时候,常浩南眼角的余光瞟到了屏幕右下角的注释。
那里正写着他所选择材料的性质。
杨氏模量700a……
他的嘴角狠狠抽了抽。
都不用看别的参数。
绝对是700碳纤维。
只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700也就是最近两年才投入商用,而且因为产能上不去,所以单价相当高。
在一架50吨级的支线小飞机上大量使用这种玩意,怕不是要被用户给打死……
好在目前还处在设计阶段,反正就练手的标准来看,问题也不大。
“是这里。”
栗亚波说着把3模型不断放大、再放大。
终于,常浩南发现,屏幕上的碳纤维结构并不是只建模了一层外壳。
而是由很多个薄层组成。
“你都已经研究起复合材料铺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了?”
常浩南有些意外。
“对,我觉得如果只是提供一个总体设计方案,那甲方自己应该就能干,完全体现不出找咱们课题组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来。”
栗亚波的第一句话就让常浩南非常满意。
虽然有点嫌弃镐飞集团那意思。
“我在试了几个不同的铺层方案之后,发现正交叠层在承受剪切载荷和横向载荷的能力上要明显更好,但这个结果和我在镐飞集团那边出差时候看到的不太一样……”
“还有,即便同样是正交叠层,我的两次计算结果也会出现差别……”
“……”
恍惚间,常浩南仿佛从对方身上看到了几年之前的自己。
主观能动性拉满。
当然,毕竟是个真·本科生,所以在能力上跟当年的自己肯定还是有亿点差距。
不过,这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这不奇怪。”
他静静地听着对方说完,然后,回答道:
“这类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非常复杂,层间强度不稳定,纤维和基体二者的热力学和机械性质相差很大,我们,或者说不光是我们,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种材料的本质仍然了解不够。”
“所以,目前的ultihysics虽然可以用你这种办法建模出多层复合材料的结构,但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准确的数值模拟。”
“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跟你说,只要能设计出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总体方案就行了。”
听到常浩南的解释,栗亚波脸上露出了些许尴尬的神色:
“这……原来是这样……”
他说着挠了挠头:
“那这些岂不全都是无用功……”
本来,栗亚波是想着自己偷偷整个大活,然后震撼老师一整年。
结果最后活没整成,还得老老实实地去找老师帮着找原因。
“那倒也不能这么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