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青华大学颜永年教授的两位博士,都跟着颜教授一起参与过模锻压机的研发。”
“但是么……”
在简单介绍过情况之后,他又话锋一转:
“就我的经验来看,跟着导师参与项目、负责项目的一个部分、还有负责一个完整的项目,这三件事情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所以还是多让他们适应一下为好。”
“这个倒确实。”
丁高恒感同身受地点点头:
“其实都未必是能力方面的问题,而是心理上的,尤其是身边突然间没了一个可以当主心骨的人之后,遇到需要决策的问题难免心里打鼓。”
“我当年刚从子系统负责人到项目负责人那会,也是愁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喏——”
说话间,他稍稍低头指了指自己的头顶,半开玩笑道:
“我年轻那时候,头发也是又黑又密,就是那段时间,全给掉光了……”
听到这里,常浩南花了很大力气才忍住没让自己笑出声来,但还是屡次差点破功,只好赶紧转移到这次过来的正题上面:
“说起来,丁主任,您刚刚打电话时候说的那块碎片……”
“就在科工委的地下室。”
丁高恒站起身来,还特地从旁边的衣架上拿了两件长袖外套,一件自己穿上,另一件递给常浩南:
“跟我来吧。”
……
尽管常浩南已经快把科工委当自己家了,但此前确实不知道,在这栋建筑的地下,还有这么一个貌似不起眼,却看守严密的地方。
“照理来说,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应该直接转送相关的研究机构才对,但是这次的东西,尤其是这东西的来路保密级别太高,就连航空材料研究院都不是所有人都有权知道,所以只能暂时放在这个档案馆里,等那边抽调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团队,再送过去研究……”
虽然说是档案馆,但从刚刚进门以后看到的各种东西判断,这里面的“档案”绝对不只局限于纸质材料那么简单。
恐怕还兼着博物馆,或者说是保险库之类的功能。
比如两年前从雪山上找回来的那个吊舱,在被常浩南和电子14所研究并复刻完成之后,如今就摆在他右手边的一个长条桌上。
似乎是发现了常浩南四下打量的目光,走在旁边的丁高恒随即介绍道:
“这几张桌子上的,都是咱们当年猎蝠行动的战果。”
“吊舱,这个你已经研究过了,旁边是那架米格25的前挡风玻璃,再旁边是保存相对完整的雷达罩,还有飞行员随身携带的手枪和伞具……”
常浩南虽然知道猎蝠行动的大致过程,但还是有点目不暇接。
主要是没想到当年竟然搜刮了这么多战利品,或者说是纪念品回来。
“那边的几个,是前年筑堤行动的时候,我们的军舰碰巧捞到对面一架海鹞战斗机丢的副油箱、之前联合演习碰巧遇见自卫队潜艇那次缴获的无人潜航器,当然潜航器上面的两套接收器已经拆下来给你小子用了……”
“还有更早些时候,80年代我们的特情人员从特殊渠道弄回国的一台-22火控雷达、从大卫国那边黑市淘回来的一枚9空对空导弹……”
“总之,这些东西暂时不太适合放进军博,就只能搁在我们这了。”
说话间,丁高恒已经带领常浩南来到了一个档案柜边。
这次,不需要前者介绍了。
一块通体黑色、周遭有明显烧蚀和外力破坏痕迹的残片赫然摆放在档案柜的第二层上。
下面还贴着一个标签——
“堪萨斯州精神号2轰炸机残片,1999年4月18日,于巴尔干半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