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久。就在第四年的时候,西秋河的堤坝始终没有承受住河水的冲刷,彻底地崩塌了。而后……而后,陛下便山陵崩了。
这些记忆再次浮现,如今的姜端敏没有想从前那样惊慌失措。她暗暗下定决心,回京以后一定要进宫再次提醒二妹妹。
她转念一想,就算宁王上辈子真的离京办事儿了。就她的那得过且过的状态,估计也是没有注意到的。说不定就是他曾经建功立业了,所以才有后来登基的事情吧。
自认为想明白的姜端敏,便把这些都丢开不提了。
――――――――――――――――――
此时,正在“建功立业”的宁王很是苦恼。
那一场导致山泥滑崩的大雨足足下了三天三夜,等到天彻底放晴了,山路也没有危险了,官府才出面组织村民清理路上堆积的淤泥。就算卢左侍郎出示身份印鉴,官府加快了清理山泥的脚步,他们一行人也被困在了那小山村足足有十天之久。
既然耽搁了时间,那就要在后头找补回来。他们一行人的行程安排得更加紧密,在小镇里休整一天的这些,是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卢左侍郎为了在开春前,完成西秋河的堤坝修筑、加固。一些什么被牛撞烂了一角、堤坝出现被侵蚀的小裂缝等等,诸如此类的小问题,他勘察过以后,都交给工部其余的大人主持维修、加固。他还使人再完成自己的要务后,便赶到西秋河第一道堤坝与自己会和。
可是,小问题真的是太多了。到了最后,卢左侍郎把一些不影响功能的损坏都先跳过不处理。饶是如此,从来没有修筑过堤坝的宁王,还是被他大手一挥就留下了。他离开之前,已经把所有的数据,包括山石、泥土的用量,都计算好了,而宁王只要一丝不苟地跟着做就好。
卢左侍郎一早就已经计算好了,河堤处围着的都是西秋河旁土生土长的居民,他们世代都遭受着西秋河泛滥的侵扰。因为关乎着身家性命,就算朝廷不实行“以工代税”,直接说是徭役,他们都是会这样积极地参与修筑堤坝。
二百多年的积累,使得他们人人都练就了一身修堤筑坝的本领。
而事实,也确实如卢左侍郎所料。
他们有些人嘴里吆喝着号子,热火朝天地搬运着山石。有些人嘴里放声唱着山歌,跟随着韵律搅拌着锅里熬煮的糯米浆――用来固定山石的。还有些人在混合泥巴和茅草,放到临时筑起地火窑里烤制,这些泥砖最后会放到石堤的后面,作为一个延伸和支撑。最后,两相结合才算是一道完成的堤坝。
宁王这个主持修筑的人,其存在的意义就是,指挥着这些百姓把石头和泥砖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来。使得堤坝结构符合卢左侍郎的勘测、设计,不能产生一丝一毫的偏差。
按道理说,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任务,宁王只要会看图纸就好了。想必卢左侍郎离开之前,这些基本技能一定已经教过他了。
然而,此时此刻的宁王,手里捏着卢左侍郎留下来的图纸,心里甚是矛盾。他看着那些被百姓背在身后的山石,眉头紧锁。
这些修堤筑坝的山石,卢左侍郎不仅仅标注了数量,甚至特地标注了大小、产地。这些山石都是从数百里开外的大山中,特意命人收集起来,然后运送到这里的。
可是,如果不出现意外,那就不是人生了。
今早,宁王接到衙役的汇报,说是那些大小合适的山石都已经全部运送过来了。他再三清点过后,立刻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这石头的数量不够!
宁王权衡了利弊以后,脑海中就浮现困一下的三种想法。
其一,他立即修书一封给卢左侍郎,陈述他面临的情况。可是,信件一来一回,需要耗费私的时间太长了。待到山石耗尽后,他就需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